技术支持:致趣科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宜昌市第一中学 站长:XZY 校长信箱:ycyz0001@yeah.net 书记信箱:50411699@qq.com
鄂ICP备11018617号-1
2017-04-18 18:39:25
4月12日,带着学校党委成员的嘱托,满载着全体师生的深情厚意,学校党委书记蒋含丹、校长助理刘克诚等一行,早早地从学校出发,再次赶赴五峰傅家堰乡开展精准扶贫活动。
此次扶贫的任务,一是了解2016年所对应的贫困户收支的基本情况,二是参谋优化2017年生产经营的基本构想,三是看看贫困户有何困难和诉求需要我们解决,四是如何帮助桥料村政府开拓集体项目。
小车在弯延曲折的山路上疾驰,近五个小时后,蒋书记一行于中午时分赶到了傅家堰乡桥料村村委会,来不及吃上一口午饭,一行人就与村委向主任等当地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刘卫东、曾祥文等队员进行交流汇报,认真了解我校对应的8户贫困户目前的状况和新的扶贫措施。
交流一结束,顾不上休息,由村委会和工作队带路,蒋书记一行首先来到住在海拔1500米高处的贫困户姚军家。作为学校副校长郭永寿帮扶对象的姚军,家中只有薄坡田2.6亩,媳妇嫌家穷,多年前已离开了这个家,15岁的儿子去年初中辍学,现在武汉一汽修店当学徒,只管饭无工钱,姚军本人现在外地打工,每月只能给家里补贴900元左右。其父已有76岁,体弱多病,一人守在家中。家中原有猪圈4间,今年因缺少劳动力也闲置了,姚父有篾匠手艺,平时利用房后的竹林,编一些背篓,有专人上门收购,收入比种地可观一些。大家在嘱咐其保重身体的同时,鼓励姚父坚持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田不能荒,并承诺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如种子和化肥)的费用, 力争增收。
接着,扶贫一行来到党委书记蒋含丹帮扶对象张先伏家。张先伏,54岁,丈夫早早去世,留下三个孩子,如今老大老二成家立业在外打工,三儿子28岁,精神分裂,可以行动,但生活不能自理。两位老人健在,但年近八十,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去年政府与民政部门核定为异地搬迁危房改造项目,在原址旁建设了一栋砖结构的标准毛坯房子,设计是两层楼,资金有限暂盖了一层,但已经大大改善了住宿条件。学校经与张先伏协商,希望她努力增加养殖力度,在旧房子里增养一头猪和50只鸡,学校为其提供两只猪仔,并送上300元扶贫金,让其购买种子,不误春播。
到了校长助理刘克诚帮扶对象田祥军家,发现他去年通过勤奋劳动,在七亩地上种经济作物,已有了不错的收成,现养了4头猪,儿子媳妇在外发展不错,人均收入已达到4825元,暂时列在预脱贫之列。在政府的资助下,今年正异地搬迁,在距原房子70米处盖一新房,目前正在浇基础。田妻去年脚后跟被机械打伤,目前也已基本康复。学校鼓励其继续努力生产,并提供猪仔一头、小鸡80只,稳定今年的收入。
副校长李大海帮扶对象向宗柱家正在建房。学校到其家中了解到,向家拿出积攒多年的积畜两万多元,在老房边修建了一栋砖结构的标准毛坯房,设计是两层楼,同样因为资金有限暂盖了一层,住宿条件得以大幅改善。现家中有地两亩多,去年村里为了解决他们几户家住偏僻、交通不便的问题,拓宽了原来的人行山路为车道。向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老人搬至其大哥家,家里只有向妻在家,孩子在乡初中读书。因为政府的支持,向妻今年准备养4头猪、20只鸡,学校大力支持,为其提供了2头猪仔。
来到校长付全新帮扶对象陈克林家,大家高兴地了解到,去年陈克林在政府帮助下养猪40余头,已成为全村脱贫的典型,纳入预脱贫对象。但陈家家底薄、住房条件差,目前正在改善居住条件,在老屋旁盖了两间房,还准备装热水器。今年陈克林准备大干一场,除了继续养40头猪外,还想养一千只鸡。工作队考虑他没有养鸡经验和技术,劝他先养500试一试,以化解风险,学校与工作队协商,根据情况决定给予其部分鸡苗支持。
第六站来到西坝校区副校长何金元帮扶对象向昌付家,向家地处桥料村的最西边,离村委会距离最远,一行人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到。其家里3亩薄地大多处地60多度的边坡上,两位老人均已八十多岁,身体也不好。儿女成家在外,接两老进城,但两老总不习惯,在家坚持干一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家里房子很旧,光线昏暗。养了20多只鸡,可以补贴一点油盐钱。由于家中没有劳动力,也无力发展生产,只能以少病少花钱,增收节支。学校决定给予其资金补助,保障基本生活所需。
一行人来到马渡河旁的副校长陈鹏帮扶对象向宗豪家里时,时间已近晚上8点。家中只有一个体弱多病、无法生产的老人,去年因为大雨,老旧的房子已成危房,政府准备在光伏站附近还建一住房,估计今年5月动工。向宗豪去年在外看病时间较多,我校几次探望都不在家,无法详细了解情况,这次到其家中,大家了解到如果搬家,八十岁的低保老人就会面临失去土地的困境,其儿女在外成家立业暂时管不了他,学校为其提供了300元扶贫金,以备不时之需,并准备在后期继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夜间山路难行,蒋书记一行决定在村委会暂住一夜,第二天一早继续开展工作。一路下来,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入夜后还在认真思考扶贫办法,并撰写心得感受。
4月13日,在村委会向委员的带领下,一行人沿着长长的山路来到桥料村的最东边——西坝校区副校长李建林帮扶对象张能贵家中,年过八旬的老人,因家庭困难还要坚持每天清晨5点下地劳动,儿女成家在外,自己一人在家,有2亩地,一头会下仔的母猪,去年靠卖猪仔有一些收入。今年老人身体不太好,基本无力发展生产,最多再养20只鸡,并且还有饲料的问题。学校认真与他交流,承诺让其继续养好母猪,并愿意为其解决猪仔的销售问题。
今年是五峰全面脱贫的最后一年,我校帮扶对象中有5户(向宗柱家可脱贫)脱贫难度很大。返程路上,面对结对对象总体年龄偏大(七八旬岁老人居多),身体状况不佳,缺乏生产能力、无法开展副业,当地缺乏创收渠道等等问题,一行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大家决定回校后马上召开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整合资源,积极行动,力争帮助全部结对对象完成脱贫工作。

党委书记蒋含丹与帮扶对象深入交流

校长助理刘克诚了解帮扶情况

崎岖山路,帮扶进行时

“一定会帮助你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