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致趣科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宜昌市第一中学 站长:XZY 校长信箱:ycyz0001@yeah.net 书记信箱:50411699@qq.com
鄂ICP备11018617号-1
2018-08-25 11:42:37
出发第一天,带着比我还高的孩子们踏上了前往厦门的征程,虽然路上乌龙不断,但还是顺利到达厦门北站。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在半夜十二点终于安顿下来,给家长们报完平安,这忙乱的一天就结束啦!
第二天一早举行了开营仪式,看得出来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期待。开营仪式的活动介绍真丰富啊,有十场专家讲座、八个实验以及丰富多彩的参观活动和高尔夫体验活动,比之前宣传中介绍的还多了几个项目。

厦大的学术报告厅
实验室小测验
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的讲座访谈活动啦。厦大邀请了很多知名的教授来这边给学生演讲,真是非常非常高质量呢。其中就有从量子通信卫星谈起的陈理想教授他指出 量子通信是最近的一个热点,尤其是继我国发射了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陈教授讲课非常棒哦,深入浅出,虽然学生们都没有接触过量子力学,但是陈教授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们对量子通信有了初步的了解。

青少年创新潜质的培养——陈松岩教授
陈教授从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讲座切入,分享了自己对青少年创新潜质培养的观点。同时,参与多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审工作的陈教授为营员们带来不少干货。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大赛的形式、奖励、分科、申报书、评审原则等情况,提醒同学们在做项目的时候要扬长避短,对比赛始终保持兴趣与热情,并且要善于关注细节,关注社会焦点,敢于创新,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陈教授特别强调了“三自”,“三性”(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他认为,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创新的主体是青少年。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始终秉持着创新的态度,朝着创新的方向努力,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

物理思维与素养——杨志林教授
厦门大学物理系杨志林教授受邀莅临科普拓展营,为机器人方向的营员们带来一场物理思维与素养的碰撞。从引力波的发现过程讲起,杨教授强调科研要如LIGO一样敢为人先,并激励同学们敢于创新。接着他举例说明了物理学的本质是实验科学,创新是建立在严谨的基础之上的。福建省青少年科普专家教授林国星教授给基础物理方向的营员们讲解了物理学的发展与现代科技的息息相关。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基础学科的研究发展与创新。 吴正云教授从刚刚过去的“中兴事件”引出了“半导体”这一话题。教授提到,中国现在芯片产值只占世界的5%左右,发展半导体刻不容缓。厦门大学物理系系主任蔡伟伟教授告诉大家石墨烯作为新材料之王,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更有“黑金”之称。蔡伟伟教授将碳材料样本带到了现场,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营员们摩拳擦掌,纷纷亲自上阵,感受碳材料良好的导热性,费九牛二虎之力,挑战碳纤维的强度与韧性,场面可以说是十分火爆。在短暂的课间休息之后,蔡伟伟教授又向营员们介绍了石墨烯的特点、生产和制作过程,科普了许多专业知识。

刘艳杰副主任为营员们详细解读厦大
正值高考招生季,厦门大学招生办刘艳杰副主任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营员们详细解读厦大。从厦门大学招生情况到招生政策,从“智慧教室”到国际化办学、从师资力量的雄厚到校园建设的完善,刘艳杰副主任带大家充分领略“中国最美校园”的独特魅力。讲座中,老师重点为大家介绍了2018年厦门大学的招生政策,让立志考厦大的营员们更加明确未来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福建省青少年科普专家教授林国星教授给基础物理方向的营员们讲解了物理学的发展与现代科技的息息相关。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基础学科的研究发展与创新。 吴正云教授从刚刚过去的“中兴事件”引出了“半导体”这一话题。教授提到,中国现在芯片产值只占世界的5%左右,发展半导体刻不容缓。 物理系吴晨旭教授不仅精通物理,在英语学习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晚上,吴教授为营员们讲述他所理解的外语学习。教授从美式、英式发音的区别引入,强调单词不能死记硬背,要注重自然拼读法则。还教授了同学们一些前缀、词根与相关的构词法。
拓展营还为大家准备了特色的专家面对面活动。学生踊跃提问,专家耐心解释。活动最后志愿者们组织学生参观了生物馆,校史馆、物理实验室和著名的芙蓉隧道。 学生们还参观了厦门市气象台和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气象台观看了5D穹幕电影。

芙蓉隧道和厦大芙蓉湖
参观生物馆
校史馆
实验室

三安光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