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年级研学旅行系列报道三:世界无边,等你去闯
2019-05-13 08:34:21
中国幅员辽阔,神州大地容纳壮美河山,俯瞰高楼冲云,立交盘旋。此次上海研学,让我切身体会到那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上海是中国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它的繁华勾起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渴望。刚到上海的那天下午,我们便去了上海最有名的圣地——外滩,黄浦江两岸风格迥异,但无不彰显着一个共同点——繁华,这种繁华不似深圳那样具有浓厚的现代感气息,也不似北京故区那样胡同交错,四合院鳞次栉比,而是中西文化相结合,既有西方洋气的建筑,又有现代大都市的韵味。在金茂大厦俯瞰上海夜景,一股“夜上海”的风情油然而生。上海这个一线城市确实名副其实。在第二天进行了同济大学半日游后,我更坚定了想在上海考一所大学的心。上海的大学没有北京那么多,但985名校交大,同济,复旦,华东师范的盛名并不逊色于北京,要想在上海长期生活,考一所上海名校无疑是给自己“加分”的,谁不想住在上海市中心夜夜笙歌,看黄浦江边车水马龙。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出生在罗马,“人人生而平等”并不代表我们与上海的孩子们一样,他们天生有优质的环境和优越的资源,但每个人都有权利成为人上人,只有积极进取,世界才能属于自己。我深刻意识到,以“成为一个上海人”为目标才是未来三年乃至一生我应有的航向。
文脉传千年,乐学在一中。一中学子的优秀不仅在于个人,更在于集体。这次研学于我而言很特殊,也很有意义。我被分到了一个混合车间,这个车间由四个不同班级组合而成,开始觉得自己被班级抛弃了,本来此次研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团结本班同学,深化彼此感情,而自己却被“孤立”了出来,但在后来几天的相处中,我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愚昧。离开了宜昌一中,离开了湖北省,我们就是一个大团体,就算素不相识,大家也会互相帮助,这或许已经不是一种普通的友谊,而是一种扎根每个人心底的一中情。
“像破茧成蝶一样,你要试着自己成长”是研学前妈妈告诉我的话,我想这也是学校的一个初衷,研学和旅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研学是一个游,学,研相结合的过程,我们离开了父母,迈出的这一步叫独立。这种感觉不同于旅行闲暇时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而忽视了乘车途中的风景,缺少了人文风情,反而别有一番风味。完全融入到同学和老师这个集体中去,独立雨成长也是满满收获之一。
大国情怀,青年当有为。第三天一早,我们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梧桐树下花絮飞舞,仿佛带我回到了那个战火不断,硝烟不息的旧上海,在国内和国际双重混乱之下,曙光随之而生。我一直有一颗入党的心,我敬畏那些为中国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喜欢那句“我们的安定生活,并不是因为自己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中国”,这些总让我不禁湿了眼眶。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五星红旗飘扬的那片土地是我们的家,做好人的基本准则应是做好中国人。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了江山,我们青年人的任务是守住江山,使其更加繁荣昌盛。磁悬浮列车和上海科技馆让我觉察到中国发展的迅速,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一百周年”的会议上向青年人提出了“六要”,这是对青年一代给予的厚望。我们势要怀着爱国热忱,在红色教育下展翅腾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研学就是要游的有价值,学的有激情,研的有深度。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欣赏,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