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一中

阳光德育
首页 >> 青春墨池 >> 阳光德育

【国旗下讲话】维护统一和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03-04 16:10:2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维护统一和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直以来,实现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共同追寻的愿望。同时,民族团结又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就无法实现各民族的愿望。如若各民族无法团结,那又何谈安定、何谈繁荣、何谈复兴呢?因此,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漫漫征途上,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国家的强大建立在和平与统一的基础之上。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殚精竭虑的政治家不孜孜打造一个稳定的国家,没有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不渴望着统一的天下。为什么孔子一遍遍宣讲着“尊王”、“一天下”?为什么汉武帝要大刀阔斧地颁布“推恩令”强削天下之藩?是春秋战国五百年的不统一,五百年的分裂,五百年的战火绵延,极大地凋敝了民生,削弱了国力。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国家无法统一,那么政令的统一、制度的统一都会因为各大势力的倾轧而成为一纸空文;经济的复兴、军事的强盛也会因藩王的掣肘而化为泡影。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饱受乡愁的余光中以漂泊的目光从台湾望向大陆,正是无数个同样妻离子散的家庭数十年来所经历的日常。若无反动者兴风作浪,宁静祥和的海面上,将会迎来团圆的曙光。祖国统一、亲人相见,人们的心便在这脉脉温情之中,团聚在了一起。

荀子有言:“民齐者强。”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本就是息息相关、同等重要的大事。元朝版图地跨三洲,最终因民族问题土崩瓦解;大唐气象海纳百川,正是因为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爱之独如一”的民族包容政策才成就了万邦来朝的贞观盛世。

余秋雨曾在《山河之书》中写过一群苗族姑娘,当被问起家史血缘,她们嫣然一笑:“我们是蚩尤的后代。”我想,时至今日仍然在他广阔深远的旅行和文字中独独记得苗寨那份拥挤的美丽,便是因为:不论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的后代;不论我们的祖先是分庭抗礼,抑或和衷共济,如今都共美于古老而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各种语言文字、风土人情,终究汇成同一个磅礴的名字:中华民族。从分分合合的天下到五十六个民族的风雨同舟,国家的统一来之不易,血脉的感召又令人心潮澎湃。举国上下勠力同心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离不开各族人民不同而和的信念;只有在统一安定的社会中,民族团结才得到保障,进而创生出一朵多元多彩的华夏之花;只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筑构愈发牢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能联系起一切向善向美追求和平团结的灵魂。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