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一中

阳光德育
首页 >> 青春墨池 >> 阳光德育

宜昌一中学子“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系列报道(四)

2022-09-05 08:50:39

何念凭栏无处走

“承大国之器,筑大国之基”。作为步步攀开,将根系牢牢扎根于坚岩利土之中的中国,以其时代的奋斗精神,滋育出一代天骄。

势中带硬,作风刚强,是中国国民砺炼的绝佳体现。可曾想十多亿人口之温饱,是多少农业科学家的心头之刺,是无数百姓良民的呜咽之处。终但此为国难,必有人带头作业才终会有果,徘徊;彷徨,无奈,绝望.....屡屡失败又再拾勇气,次次危机却永不气馁;辗转反侧又彻夜难眠,艰苦卓绝且呕心沥血;奋斗之姿迎难而上,拼搏之劲争中流击楫;勇闯高峰浪遏飞舟的矫健有力,游的轻快直由.....何以战?单凭一法,奋发而斗——谢华安院士今已垄耋之年,可谓炳烛,但仍旧气精神足,笑口常开。他毅然往海南南繁,为国培育品性优良之种。他少年因亲渴望一碗稀饭却又吃不上而向心中埋芽,终参透国家人民口体之奉不若人。田有肥鼠。便盖薄膜;啮咬啃蚀,则守整夜;鼠从高跃,便想方设法,保住良田....条件的苦,研究的难,住宿的艰,都不以谢老为家国之志的借口,他保持一颗葆衷之心,为解决民族的“饿”献尽力量,从1972至2022年,50年的奋斗也换得了再生能力极强的“汕优63”的茂盛,他柔承着家国情怀,用自己双手的剥茧,额上的汗,一年又一年…“奋斗进发为家,不知困苦慢涯,待至国态兴盛,开遍精神之花”。

又念此年大事,我国的新冠疫情已控,实属欣喜,但转想在前线的人,大多是年轻之人,祖国的未来嫩芽不怕接受暴雨的洗礼,反而直插云天,昂头挺胸。不禁感慨“少年身为家国事,不顾身也保明志。”虽不似: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圆门悬”,但也彰突了现青年奋斗之行,更点醒了依浑噩之人。

我道,虽还不如青年,但作为少年的吾辈,不应无爱国之心,无奋斗之想,无书堂之纪,无运动之令,无纲要之畏,无自觉之习,无劳苦之勤。若好逸恶劳,高谈阔论,追逐小志,为人卑鄙,大家闺秀之文雅,唐人宋人之诗情在吾辈身上尽失,那便是吾辈之悲哀,人民之苦痛,民族之灾难!可,余以为,盖现用我们单薄之力,确实不能为社会做绝大之贡,但只要心怀梦想,不断追志,不停奋发,不续争斗,便终有一天,有所成就。

从此刻踏步奋斗,至终生益处之受,何念凭栏无处走,即奋而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