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一中

校园时讯
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时讯

六个一 六争当|| 宜昌一中优秀师德师风故事展(四)

2022-09-07 09:02:33

师德是为师之魂,师风是为师之本,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9月6日上午,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宜昌市教育局隆重召开宜昌市第38个教师节庆祝大会暨全市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在,会上,我校教师刘峻岭作为全市优秀教师代表作题为《道阻且长,砥砺前行》的事迹报告。

道阻且长,砥砺前行

刘峻岭,宜昌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参加工作26年来,他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睿智,从简单模仿到独挡一面,从个人提升到示范引领,一路走来,既有艰辛,更有快乐。概括起来,刘老师的名师追求之路主要有三个关键词:勤奋、创新、引领。

勤奋铺就成熟路

1996年,怀揣着做一位好老师的梦想,刘峻岭老师来到当时初、高中兼办的宜昌市十三中。前三年教初中,后三年教高中,工作前6年,每一年都是完全陌生的历程。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经验、能力不够,只能用勤奋来补救。

为熟悉教材,刘老师提前多备课,那时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很不方便,他只能依据教学参考书,从句子、段落的理解,到篇章结构的梳理,再到主题内涵的思考,逐一落实。碰到拿不准或不理解的地方,就去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遇到紧要问题,刘老师央求一同入职的老师,下班后借用他所管理的学校电脑上网查阅资料。

为提升教学经验,刘老师选择多听课。从初一到高三,所有语文老师的课他都去听,学他们如何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听他们如何清晰透彻地赏析文章。其他学科知名老师的课他也去蹭,看他们如何娴熟地驾驭课堂。校际教研活动,参会名单里没有刘老师,他找到教务主任,请求旁听;全市公开课竞赛在枝江举行,刘老师上完课后自行前往学习……

刷试题,写反思,主动承担组内公开课,参加各级论文评比……六年的光阴转瞬而过,刘老师被学校评为教坛新秀,开始在全市崭露头角。

创新搭建成功桥

2002年,刘峻岭老师调入宜昌一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批宜昌高中语文界的精英,刘老师沉醉于学习之中不能自拔。然而,师父提醒他:“小刘,做一名好老师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完全去模仿别人。”刘老师明白,师父是怕他仅仅满足于模仿和守成,从而失去了进取的意识和决心。刘老师知道,他需要独立思考并创新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棘手问题。

学生害怕写作文,学习完革命传统文化经典篇目《与妻书》,刘老师提出问题:假设你是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要给丈夫写一封回信,你会写什么?学生重读文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刘老师鼓励他们:传统的写作其实就是用笔来优雅地说话,我们可以将传统的以手写作的过程代之以在课堂上用口说出,再去形成文字;这样,既完成了对课文的重构,又锻炼了表达,也提升了思维,最终还完成了创作。刘老师和学生约定,每人写一封回信,汇编成册,刘老师为他们写序。师生共同创作,文集《墨池荷韵》就这样诞生了。

读完《红楼梦》,《墨池院里读〈红楼〉》成册;学完《项脊轩志》,《一期一会》付印……学生每拿到一本含有自己文章的文集,对写作的恐惧就悄悄消失一份,写作的种子也就渐渐发芽。

一种新的写作尝试——“说作文”就这样兴起了。

学生害怕考试,刘老师刷完十年的高考题,帮他们总结语文命题规律;学生求优秀的意识不强,刘老师制订出班级“德育学分小组考核”管理办法,该办法最终入选教育部2021年典型经验名单。

不断地创新,既成就了学生,更提升了刘老师自己。

引领共建好团队

2020年,刘老师担任宜昌一中语文组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是需要带队伍的!”教务主任的话让他懂得了自己的责任。

为使语文组发展规范高效,刘老师5次主持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撰写出《语文组三年整体规划》,三个年级据此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

语文组青年老师多,刘老师督促他们多听课,多磨课,写反思,写论文;安排他们主讲组内公开课,组织全组老师评议;带领他们参加校际交流,为他们搭建展示舞台;提醒他们明晰校级名师的评分细则,制订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

刘老师和几位骨干老师一起申请课题,带领全组研究。为了完成研究成果《墨池跫音》的编写,刘峻岭带领23位老师,历时4个月,经过10余轮打磨,该书顺利出版。

刘老师带领全组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创办语文文化节……

语文组进入发展快车道,一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2021年,语文组因为团队建设突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

回望过去,步履铿锵;放眼未来,道阻且长。勤奋,创新,引领,成为名师的道路注定是一条漫长之路。欲走修远之路,须施求索之行,刘峻岭老师将在成长为名师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右三为我校刘峻岭老师

刘峻岭老师报告现场

刘峻岭老师所获荣誉

刘峻岭老师带领的语文教研组获宜昌市教科院“优秀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