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致趣科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宜昌市第一中学 站长:XZY 校长信箱:ycyz0001@126.com 书记信箱:50411699@qq.com
鄂ICP备11018617号-1
2023-05-18 17:34:40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209班的上官沐颖,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国家盛衰,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将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相结合,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反映人民意愿,保护每一个人的民事权利。高空抛物致人伤残的侵权责任谁担负?熊孩子巨额打赏主播,钱财能否追回?夫妻吵架冲动离婚该如何挽回?Ai换脸技术是否侵害他人肖像权?这些近年来引发社会关注和争议的话题因为民法典的诞生而有了法律依据。民法典顺应新时代社会的潮流,为人民解决民生事,增进人民福祉,是新时代的人民法典,是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强劲的动力。社会不断变化,民法典恰恰为其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仅引导人们公平正义,向上向善,还引导人们诚实守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论语》有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家无信不和,国无信则衰”。没有诚信,寸步难行。厉行节约、保护环境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所体现,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了勤俭节约呢?民法典与每个人休戚相关。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我们来说,学习民法典不仅是普法过程,更有利于我们树立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
正如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关注社会动态,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和学习祖国法治建设进程,共同引导更多的人认识如今的民法典,让民法典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合法权益!守护我们的成长!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撰稿人:2209班向恒懿
指导教师:张波、向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