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致趣科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宜昌市第一中学 站长:XZY 校长信箱:ycyz0001@126.com 书记信箱:50411699@qq.com
鄂ICP备11018617号-1
2023-09-18 17:27:2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211班的吴雨沁,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讲文明,做有修养的一中人”。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从道家的“虚心实腹,不与人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到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中对文明的认识和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而作为宜昌一中的学生,我们更应该从修养自身做起,做文明之人,传文明之风。
《大学之道》有语:“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我们需要努力做到诚意正心,修身自持。用理性驾驭情感、约束行为,才能表里如一地践行文明。当我们走在路上,捡起废弃纸屑,不因是否有人关注而改变;当我们走进教室,主动打扫卫生,不为是否会受表扬而改变;当我们过斑马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为是否有违章拍照而改变。秉持慎独之心、自持之心,做一个有修养的一中人。
而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做到谈吐优雅,尊重他人。在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不少相关的名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孔子也曾说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正说明了“推已及人”的重要性。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文明用语、礼貌用语,不说脏字脏话,真诚待人,做到来有应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有问必答,善始善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个人修养,从而影响更多的人。
除此之外,当今的志愿精神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是当今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温暖、激励着每个人。近年来,随着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工作的持续全面深入推进,我国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成长迅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注册志愿者已逾2.3亿人,志愿队伍总数达135万个,志愿项目总数1010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2亿小时。无数人学雷锋、树新风,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时代志愿服务使命更加重大、舞台更加宽广。身为墨池学子,我们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去敬老院、福利院陪伴那里的老人和孩子,去夜市区、长江边拾起地上的垃圾……让我们共同努力,弘扬文明新风!为文明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撰稿人:2211班吴雨沁
指导教师:赵文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