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一中

阳光德育
首页 >> 青春墨池 >> 阳光德育

【暑期志愿服务纪实】奉献一夏传温暖 志愿有我谱新篇

2025-11-14 09:54:49

暑假期间,宜昌市第一中学以“奉献一夏,志愿有我”为主题,组织学子走进校园、社区、江滩、医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旨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擦亮“宜昌市一中罗清芸志愿服务队”品牌,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践行社会责任、提升综合素养,用青春行动为社会注入温暖力量,也为自身成长书写生动注脚。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志愿活动,成为夏日里宜昌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一、守护长江生态美,共护母亲河安澜

长江,是宜昌人心中的母亲河,守护它的清澈与洁净,成为同学们志愿行动的重要目标。宜昌市一中“罗清芸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在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及424公园组织长江大保护社会实践。"大家知道中华鲟的洄游路线吗?""江豚为什么被称为'微笑天使'?"湖北省青年环保大使罗钦策把课堂变成了一场探秘之旅,他抛出一个个“生态谜题”,通过趣味问答、互动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复杂的水生态系统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此外,王可馨和同学们加入“三峡蚁工”志愿团队,穿上醒目的荧光绿马甲,手持垃圾夹和垃圾袋,沿着长江岸线仔细搜寻。草丛里的烟头、石缝中的塑料瓶、江边的食品包装袋,都被她一一清理出来;张涵雯在长江江滩参与净滩活动时,深刻体会到“蚂蚁搬家”的坚持——虽然每个人每次能清理的垃圾有限,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让江滩慢慢恢复洁净;姜雯音在胜利三路江边清理垃圾,看着原本散落杂物的江岸逐渐变得整洁,甚至有白鹭不时飞来停留,她感慨道:“原来我们的小小行动,真的能给母亲河带来改变。”这些志愿活动,不仅让长江岸线焕发生机,更向市民传递了生态保护理念,带动更多人加入守护母亲河的行列。

二、防溺水巡护守平安,筑牢生命安全线

暑期高温难耐,江边、河边成为不少人纳凉的选择,却也暗藏溺水风险。白允傲和同学们主动报名胜利二路社区的巡江志愿活动,活动当天,他先跟着社区工作人员系统学习防溺水知识与应急处理方法,随后手持扩音喇叭,沿着江岸一遍遍提醒市民远离危险水域,遇到试图让孩子下水的家长,他还会耐心讲解“防溺水六不准”; 张李诺则和同学同伴们来到五峰傅家堰乡泗洋河,对在河边嬉戏的人群进行劝阻,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溺水救援误区; 邓佳欣和同学同伴们在江边巡逻时,发现几名少年正试探着向深水区走去,她立刻跑上前,结合真实案例告知水下暗流的危险,成功将少年们劝离。这些志愿行动,如同夏日里的“安全卫士”,不仅降低了溺水事故风险,更让“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深入每一位市民心中。

三、社区环境焕新颜,点滴行动践责任

社区是大家共同的家园,宜昌市一中的学子们用双手为社区“梳妆打扮”。 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近日,西陵区葛洲坝街道石子岭社区联合宜昌市一中“罗清芸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垃圾分类,你我同行”宣传活动。陈彦博和同学们来到学院街道翁家堰社区,拿起扫帚清扫楼道,面对角落里堆积的灰尘和蛛网,他找来长杆绑上抹布仔细擦拭,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也毫不在意;邓君逸和同学们则走进神农架松柏镇的山间,与其他志愿者一同清理游客丢弃的垃圾,在陡坡路段,大家互相搀扶着前行,确保每一处垃圾都被清理干净。经过大家的努力,社区与山间的环境焕然一新,不少居民看到后也主动加入清洁队伍。同学们在劳动中深刻体会到,改善环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从点滴小事做起,便能汇聚起守护家园的强大力量。

四、文化传承守根脉,安全宣传筑防线

在文化传承与安全宣传的战场上,同学们也交出了精彩的“志愿答卷”。李圆和同学们走进甲街社区,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制作鱼骨灯。从选材、打磨到组装、装饰,他学得格外认真,当看到亲手制作的鱼骨灯亮起暖黄的灯光时,他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彭睿哲和同学们在石子岭社区化身“安全宣传员”,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带着宣传资料上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国家安全知识、防范电信诈骗技巧以及垃圾分类方法,遇到居民提出的疑问,他都耐心解答;曾心怡和同学们则走进禁毒教育基地,通过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一段段令人心痛的纪录片,深刻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她表示,今后会向身边人普及禁毒知识,让更多人远离毒品。这些活动,既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又为安全防护筑牢防线,让同学们成为文化与安全的“传播使者”。

五、医疗服务暖人心,关爱陪伴显温情

在医疗服务与儿童关爱领域,同学们用专业与爱心传递温暖。姜梓阅和同学们在市三医院担任导医志愿者,为了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她提前熟悉医院科室布局与就诊流程。看到患者因找不到科室而焦急时,她会主动上前指引;遇到不会操作自助挂号机的老人,她会耐心帮忙完成操作,还轻声安抚他们的情绪;李艾昕和同学们在宜昌市中医医院参与志愿活动,她不仅学习了心肺复苏急救技巧,还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体验中医捻针,感受传统医学的神奇,同时将学到的健康知识分享给身边人;曹雅琪和同学们在桃花岭社区暑期托管班陪伴小朋友,她陪孩子们写作业、读绘本、做手工,用耐心与温柔守护着孩子们的童真。这些志愿行动,既缓解了医疗与社区服务的压力,也让同学们在服务中学会共情,培养了责任感与爱心。

六、公共服务添助力,点滴奉献聚能量

在图书馆、超市等公共场所,同学们的志愿身影同样耀眼。严秉正和同学们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整理图书,他按照图书分类规则,将散落的书籍一一归位,还帮忙整理报纸期刊。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图书馆的博大与无私,也更加明白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刘紫琪在图书馆负责图书上架工作,为了让读者能快速找到所需书籍,她仔细核对每一本书的编号,确保分类准确、摆放整齐;肖翰霖在湖北省东方超市参与志愿活动,他不仅帮忙搬运货物、整理货架,还主动协助顾客寻找商品。一天下来,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当听到顾客的一句“谢谢”时,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这些志愿活动,为公共服务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持,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升了协作能力,深刻理解“平凡岗位亦能创造大价值”。

七、校园迎新传温暖,衔接成长筑初心

秋季新学期,宜昌市一中迎来一千余名萌新,处处洋溢着青春暖意。秦钰婷和200余名同伴早早换上志愿者马甲,守在校园入口处,看到拎着行李的新生便主动上前帮忙,轻声讲解报到流程;杨予泽和同学们则驻守在校园卡办理点,一边协助工作人员核对信息,一边细致告知新生校园卡的使用方法;高一点和同学们则穿梭在教学楼与宿舍之间,用清晰的指引帮新生快速找到目的地。秦钰婷望着新生们好奇的眼神,不禁想起去年自己入学时,学姐递来的那瓶矿泉水,“如今能把这份温暖接过来、传下去,特别有意义”。这场迎新志愿活动,不仅让新生们快速卸下陌生与不安,更让志愿者们在角色转变中读懂担当,让互助的种子在校园里代代传递。

此次“奉献一夏,志愿有我”活动,宜昌市一中同学们用行动诠释了志愿精神的内涵,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从校园迎新到防溺水巡护,从社区清洁到长江守护,从文化传承到医疗服务,每一份付出都彰显着青春担当。未来,期待更多一中学子能延续这份志愿热情,将志愿精神融入日常,用微小善举汇聚成社会暖流,为建设更美好的家园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1b45c636ce10f796cb3341cb49ff6b24.png31ce7646f5abc97b179e3cb7722a97f3.png

2180277f03ccf9606480dc2a09242a6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