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一中

校园时讯
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时讯

改善舆论风气,共助抗疫战争——学生抗疫时评系列(六)

2020-04-10 18:44:17

 口服液可以抵御冠状病毒?抽烟喝酒可以预防肺炎?……于当今疫情未平之时,我们可以不时从网络上看到这样的谣言。不少人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处事,不去刨根问底,追本溯源,而是将信将疑地顺手转发,以讹传讹,这是当今网络舆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

谣言,自古有之,现实中有之,网络世界中更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智能手机、电脑走进千家万户。随着手机软件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微信朋友圈、今日头条或抖音等社交平台了解时事热点。智能手机已经占用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时间,它所具有的巨大信息量与碎片化阅读方式使我们更加倾向于把它当作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封城与自我隔离期间,不少网民拥有更多时间来浏览新闻,这就为谣言的快速传播提供了环境基础。但谣言的兴起与舆论的风向不止与社会环境有关,更与网民的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舆论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部分谣言已成为了一种社会舆论方式。

一方面,人们于疫情下显现出强烈的自保倾向以及畏惧心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某些医药企业,保健商家等投机分子利用人们在疫情下的恐慌心理和人们“不可信其无”的处事态度,以捏造关于人们健康与防疫措施的虚假信息的方式,乘机大肆宣扬产品。非典期间板蓝根断货,当下疫情期间双黄连遭到抢购,某公司因为一具有短期抑制作用的药物而市值连续增长。不排除其中一部分企业是无心插柳,但人们强烈的自保意识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许多人盲目跟风,不明就里。

此外,某些公众号,自媒体,抖音号称此机会吸取关注,收割流量。“老铁们,最新发现这东西竟能预防冠状病毒!”,短视频主播振振有词:“震惊!某药物可以起到抑制作用…”标题党横行霸道。他们无需担心信息的对错,相反他们既是谣言的传播者又是谣言的终结者——当真相大白之后,又是他们争先恐后地站出来澄清。他们关注的是信息是否具有爆炸性,是否能以一种最引人注目的方式来博人眼球。

谣言像疫情一样信迅速蔓延,在谣言被澄清之前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例如在宠物可以传播病毒的谣言未证实为虚假信息之前,许许多多的宠物狗无辜地成为了流量的牺牲品。酒精消毒真的越浓越好?吃香蕉会得肺炎?当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人信服地转发之后,当舆论界一片哗然、一传十 、十传百之后,商家们因为这些自发的代言人而获得了足够的利益,媒体们获得了足够的流量,而随着一个个谣言的澄清,普通老百姓却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咀嚼谣言的精神口香糖来获得参与感或发泄情绪。在网络中愤青、喷子、水军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紧跟舆论潮流,不违背风向成了评论者的基本原则。旁人因为评论的近乎无成本的条件且自以为站在正义的一方,故而一旦有异己者出现,众人便群起而攻之。一些无恶意的闲人用完全缺乏证据的臆断来表达观点,舒缓焦虑;一些有恶意的闲人用极端的攻击性语言来聊以自慰,宣泄不满。于是,“先锋派”先锋地谩骂,“良知者”站在高台上谴责,什么都敢批斗,什么都想指点。

钟南山院士已成为了全国人民最尊崇的人之一,我们对这位84岁高龄的院士应给予我们最高的敬意,但在钟院士的领导下,还有无数夜以继日地进行研发工作的科研人员。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付出?而试问在疫情发生前,有多少人知道这样一位杰出院士的姓名?当我们在盲从谣传,指手画脚之时,倒不如静下心来,核实信息来源,不让科研人员又花费时间与精力来为我们些澄清谣言。莫让抗疫战士于前线寒心,莫让科研人员扼腕。

许多具有高职业素养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医生与护士受到了人民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由此看来,正确的舆论可以起到传播正能量,激浊扬清的作用。这首先需要提高网民素养,使我们具有判断谣言的能力,做到不传谣,不信谣。其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并借助法律武器来整治网络谣言,使网络舆论界风正气清。愿你我一起行动,绝不允许谣言动摇战“疫”的决心,共同携手打赢这场防“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