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致趣科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宜昌市第一中学 站长:XZY 校长信箱:ycyz0001@126.com 书记信箱:50411699@qq.com
鄂ICP备11018617号-1
2020-06-15 16:23:14
前言
宁静的夜晚,漂泊他乡的游子本想搜搜看故乡的近况。输入“宜昌”两字后,情不自禁地又输入了“一中”。月色渐淡,眼眶渐湿……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同路人啊,在你我各自的一段青葱岁月中,记忆深处,皆在宜昌一中。
一
生长在老城区的我,无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宜昌一中。
嘴巴里还嚼着在西陵二路上买到的零食,我的眼睛却被一群穿着背上印有ycyz字样衣服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吸引住了,看着神采奕奕的他们放学归家。那时,还在读幼儿园的我望向他们走出的校门:“这也许是一所好学校。”
听说正在举办“科技节”,我和小伙伴们打算去一探究竟。精彩纷呈的活动完美地体现了参与学生超群的素养,透过栅栏观赏的我们看得目瞪口呆。那时,还在读小学的我再次望向布满彩旗的道路尽头——同样的校门:“这应该是一所好学校。”
电视上播放着“百年校庆”的直播,随着七色彩烟直冲天空,人们欢呼雀跃。这其中有科学界的专家,也有文化界的学者。那时,还在读初中的我脑海中又出现了那个校门:“这一定是一所好学校。”
生长在这座城的人们何尝不知道宜昌一中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从父母口中念叨的“3A2B”,到表兄堂姐挑灯争取等级分,再到准备中考时我自己面临的小分制。时光溜走了,规则变化了,宜昌一中的地位却未有动摇。孩儿的内心亦是如此。我不断汲取着能让我进步的养分,就是为了能进入这如命运安排、又令人神往的学校。从得胜街小学毕业时,我是全班第一名;从宜昌市第三中学毕业时,我获得了分配生的资格。
直到真正步入了这座象牙塔,少年自此走向了花样年华。
二
宜昌一中的环境一直非比寻常!我在宜昌一中就读时就认为是这样,现在亦认为是这样。
这里的“环境”,一是指自然属性的环境。绿树一片,凉亭一点,水塘一湾,真可谓是极美的地方!作为一中学子在这样宁静致远的环境下学习,既是趣事,也是幸事。从西陵二路的老校区到精心建设的新校区,宜昌一中的自然环境配得上“墨池书院”这个拥有历史底蕴的名号。
另一“环境”指人文属性的环境。
宜昌一中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我就读时经历的第一任校长陶三发先生在周一升国旗时多次进行了有关素质教育的演讲,彼时适逢钓鱼岛事件,陶校长因而总是充满热血:“希望通过素质教育,让宜昌一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保卫国家的知识、体魄和勇气。”我就读时经历的第二任校长付全新先生在各大集会上不断地进一步推广着素质教育:“我们学校要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培养‘全能型人才’。”当时的场景皆历历在目。
宜昌一中拥有优异的师资配置,老师们专业的素养和苦心的教导对我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记得分科后我的班主任陈晓明老师在我成绩下滑时召集了我们全家在他的办公室里开了一场小会,竭尽全力帮我调整心态,在后来也一直勉励我前进;记得我的高三班主任靳青老师在我有些迷惘时经常和我聊天,以亦师亦友的姿态提点关心着我,助我明确自己的目标;记得高中时期我最喜欢的课堂来源于姚平老师,姚老师的语文课引人思考,讨论气氛活跃,在上课前她往往让同学唱一段歌,这减轻了些许来自高考恼人的压力。宜昌一中的好老师远不止我提到的这几位,宜昌一中的老师都是优秀的人民教师,都是我人生的指路人,都是我此生心怀感激的对象!
宜昌一中创造了优良的同侪效应,身边的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多半时间我和杨世祥同学同组,杨同学是我们这一届的市文科第一名,可是在上高考考场前,谁又能预测到结果如何呢?同班、同级乃至校内的很多同学都是精英,在平日,每一名同学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课余时,在宜昌一中找到有着相同爱好的同学不是一件难事,像我总是和其他同学一起踢球来放松心境。
在宜昌一中的种种经历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美好。
三
即使毕业了,宜昌一中的精神依然伴随着我的成长脚步。
高中毕业後怀揣着爱国情怀,我踏上宝岛台湾。
我牢记学校宿舍外墙上的“上善若水”。除了自信而大声地告诉台湾同胞友人:“我从湖北的宜昌一中毕业,那是一所闻名遐迩的高中。”我还团结台湾地区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以同胞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扬大陆的快速发展。为此我多次受到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领导的接见与肯定。
我谨记坦荡石上的“坦荡”。在台湾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两岸尚未解除敌对关系且2016年以来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全面执掌台湾地区,台湾可谓成了“异乡中的异乡”。和在中国其它任何一个省级行政区不一样,这里不会有亲人,心情不好时仔细想想坦荡石上的真谛,便有了动力继续前行。“坦荡”二字这些年来既在顺境,也在逆境甚至绝境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就连校歌的旋律也时常萦绕于我。去年,凭借自己近年来持续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我获得了2019年度的“市长奖”,这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以来首次由大陆籍高校生获得台湾地区最高荣誉之一的“市长奖”。离开颁奖典礼的红地毯,我情不自禁地哼起激昂的校歌:“宜昌一中,一——中——”可能潜意识里是真的为自己毕业于宜昌一中而骄傲吧!
结语
每逢假期,我常去母校门口看看,若是遇到了认识的老师兴许还有机会进去坐坐。至喜大桥飞架南北,开着车从老校区门口到新校区门口未过一刻钟,可再次看到母校的激动却能在内心徜徉许久。
一个爱校的人,一千个借口都不能阻止他回母校,如若要回母校,找一个理由便已足够。
好想回到宜昌一中,回到那一段青葱岁月中……
周田力,男,宜昌一中2015届校友,通过港台高校自主招生提前批录取台北市立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政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