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致趣科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宜昌市第一中学 站长:XZY 校长信箱:ycyz0001@126.com 书记信箱:50411699@qq.com
鄂ICP备11018617号-1
2025-03-29 00:00:00
为深入推行“生动课堂”建设,本周我校举办了2025年春季宜昌市一中“生动课堂”分管校长、正高级教师示范课,教学副校长余信欢、正高级教师鲍同强、陈晓伟、吴清华4位老师执教示范课。本次示范课活动旨在以提炼并完善学科生动课堂的实施路径和核心素养,传承一中课堂改革经验,融合“生动课堂”的精髓,实现一中课堂改革的升级。
《综合变量条件解三角形》
教学副校长 余信欢
在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如何让课堂生动起来?本节课以问题链驱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数学思维可视化。选取高频考点,结合题目背景,提高学生面对复杂问题,能做到有条理分析,进而抽丝剥茧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价值驱动-内容联动-思维触动-学习主动”的“四动”特征,打造思维“高阶发展”的数学课堂。
观课体会
观摩余信欢老师关于解三角形的展示课,收货颇多,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第一,问题导思,变式促学。通过问题链导思,引导学生回忆解三角形的相关思路,从几何法、向量法等构造知识网络,从化边和化角两个角度给力学生理解边角转化使用情景。
第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娓娓道来,知识生成自然而有序,逻辑清晰而明了。
数学组 谭势威
余信欢老师的这节课以问题驱动为主线,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教师语言简洁,富有启发性,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亮点与收获:教学设计新颖,通过一道例题,设计4个问题,每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通过一问多解,揭示问题的本质。师生互动活跃,教师通过追问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上台展示充满自信,讲解思路清晰自然,教师的点评到位,能点到问题的核心。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特别是在第四问的第一小问时,教师通过4种方法,将解三角形与圆锥曲线、两点间的距离等结合,将代数与几何融会贯通,突破难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数学组 曾凡兵
《二项式定理》
正高级教师 鲍同强
在本次“二项式定理”的示范课教学中,我深感教学探索的乐趣与意义。以数学史情境引入,意在构建“数学发现”的思维场。摒弃“填鸭式”教学,通过阶梯式问题链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从(a+b)²到(a+b)ⁿ的规律。精心设计的展示环节,让学生的思维真实可见。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从本质启发,让数学抽象素养自然生长。运用动态几何软件,让学生突破认知瓶颈,最后升华知识,使其接轨现代数学,践行“过程性生成”理念。
观课体会
今日有幸观摩了鲍校长的正高级教师示范课《二项式定理》,受益匪浅。鲍校长以(a+b)^5为切入点,结合牛顿求婚的数学史故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系数规律,自然过渡到二项式展开式的推导。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层层推进:从特殊到一般探究(a+b)^n的展开式,再结合组合数知识严谨证明定理,逻辑清晰,思维连贯。 鲍校长语言精练,板书工整,多媒体动态演示与板演有机结合,直观呈现了系数对称性、各项系数、通项公式等难点。尤其精彩的是例题设计——从基础应用到求特定项,既巩固知识,又渗透数学整体性思想。这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高效的数学课堂应注重知识生成与思维渗透,将抽象原理转化为学生可探索的“再发现”过程,同时融入逻辑推理与数学文化,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组 邹卫兵
《以"生成"育素养,让数学思维可见——听鲍同强副校长"二项式定理"示范课有感》,鲍校长的示范课以牛顿手稿的数学史情境切入,巧妙构建了"数学发现"的思维场域。课堂摒弃传统"填鸭式"公式推导,通过阶梯式问题链驱动学生从(a+b)²到(a+b)ⁿ的自主探究,三个展示环节的精心设计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轨迹真实可见。尤为精彩的是,当学生困惑于组合数规律时,教师并未直接抛出结论,而是用"项的构成要素"这一本质问题启发思考,实现数学抽象素养的自然生长。
课堂创新运用动态几何软件将抽象系数具象化为组合路径,以可视化思维突破认知瓶颈。最后的升华环节更将二项式定理与概率分布、多项式逼近等现代数学接轨,展现数学知识网络的生长性。这堂课生动诠释了新课标倡导的"过程性生成"理念——数学教育不应是公式的搬运,而应成为思维诞生的助产士。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搭建这样的思维脚手架,让每个公式的诞生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数学组 王康顺
《电表的改装》
正高级教师 陈晓伟
探秘电表改装,激发思维潜能。您想领略以高考题为探索起点,开启电学奇妙之旅的课堂吗?在《电表的改装》这堂课上,师生之间充满趣味地互动交流,迅速回顾电表改装的要点。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亲自动手探究欧姆表的改装,以此锻炼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课堂上一边讲解一边练习,层层递进深入,在解题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运用费曼教学法,由学生自主归纳知识、讲解习题,老师进行点睛式拓展,深挖思维的深度。从电表知识延伸到科技发展,激发学生为国家科技进步而奋勇向前的热情,实现知识、能力、情怀的全面提升。
观课体会
《电表的改装》这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电表改装原理,学生能结合误差分析深化认知,但部分学生对表头参数与量程的逻辑转化仍存困惑。实验环节暴露出电路操作不熟练、数据记录粗心等问题。未来需优化问题链设计,借助虚拟仿真突破理论难点,同时细化实验指导步骤,强化科学规范意识,提升探究实效性。
物理组 肖越
听完陈晓伟老师《电表的改装》这一节课,感受颇深:一、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实验设计让我受益匪浅。教师从电流表量程扩展的实际问题切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串并联电路特性,自然过渡到电表改装原理的推导。
二、分组实验环节中,学生动手校准改装后的电表,既验证了理论公式,又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深化了学生对电表内部结构的认知。整堂课以问题驱动贯穿始终,既展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应用的紧密联系,又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三、教态自然,板书工整,语言精炼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专业素养能力强。
物理组 付欣
《导数中的多变量问题》
正高级教师 吴清华
学生面对函数导数中一类涉及多个变量的综合问题,往往一筹莫展,不知所措。如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通过有的放矢的教学策略与课堂把握,助力学生高效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与方法,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呢?
本课从最近的考题出发引出问题,紧紧围绕一道典型高考试题,通过高质量的问题设计,不断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自主探究,从多个角度挖掘问题的深层结构,揭示多变量问题的本质特征,从不同解法之间的对比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最后引导学生系统构建解决多变量问题的思维导图,并借助专题训练进一步巩固拓展和延伸。
观课体会
吴清华老师的《导数中的多变量问题》这节课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是一节非常出色的“生动课堂”。课程结构严谨。本节课借助学生周考的一道题导入,通过3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何为变量?何为参数?如何化繁为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核心课题——如何解决函数导数中的多变量问题。随后向学生展示一道经典例题,学生在吴老师的引导下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吴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常见策略,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究新的解题思路。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及时肯定学生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数字组 付盼
听完吴老师的一节课,仿佛感觉置身于诗一般的画卷中,且不失思维的碰撞,理性与感性交相辉映,无论是ppt的制作,还是板书,都让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吴老师的精准提问,在浑厚男低音的加持下,听课的我显得如痴如醉,令人沉醉,每一个环节步步紧扣,思维随时跳跃着,丝毫不敢分神,生怕错过某一个精彩的瞬间,我想这才是“生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数学组 杨媛媛
2025年春季学期,我校继续组织开展示范课活动,开学以来我校已全面启动了9个学科68节“生动课堂”同课异构课活动,参与听课人数达559人次。“生动课堂”这一理想境界,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持续挑战自我的动力。四位老师的课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也让全校老师受益匪浅。蓝图绘就正扬帆,重任在肩启新程。趁着全市中小学“生动课堂”建设推进会在我校举行的春风,全体一中教师将求真务实,谱写宜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